【台中。旅遊】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頂厝老宅——文史與美食一日之旅

霧峰林家花園是霧峰林家在阿罩霧(今臺中市霧峰區)的園林與宅邸建築群的總稱,由頂厝、下厝及萊園等三大部分組成。是台灣規模最大的傳統民居宅第,總平面呈回字形,前後共有四進。

跨越清朝、日治、民國二百餘年的臺灣近代史,盡在此中中西對照表大事記https://www.wufenglins.com.tw/about.php。古色古香的建築及名人字畫是熱愛中華文化及建築的學者專家及遊客專程必前往取經的文化瑰寶。

明台高中內的林家花園「萊園」,民眾只要在校門口登記即可進入參觀;但林獻堂博物館和景薰樓、蓉鏡齋等頂厝老宅,則須上學校網站https://www.thelinfamily.org.tw/預約。因為參觀者眾,想要不虛此行建議大家申請導覽,才能吸收許多難能可貴的知識。

霧峰林家花園一日遊程建議

萊園十景→明台高中下午茶→林獻堂博物館→景薰樓→蓉鏡齋→明台高中買伴手禮

霧峰林家花園

  霧峰林家開台祖林石公於乾隆年間1746年自福建平和縣來台,林甲寅時經營有成,1837年林甲寅讓其子分家,長子林定邦的下厝(堂號「林本堂」),與次子林奠國的頂厝(堂號「錦榮堂—景薰樓」兩系。

林家發展初期主要由下厝體系林文察、林文明、林朝棟、林祖密之軍功發揮其影響力;後期則是由頂厝體系林文欽、林獻堂及其堂兄弟脫穎而出,擅長經商,並以支持藝文、社會運動聞名。

頂厝林奠國之子林文欽1887年建設私家書院「蓉鏡齋」,1893年高中文舉人,興修「霧峰林家花園—萊園」。1900年林文欽病逝,長子林獻堂繼承家業。

19世紀中期,林家因協助平定太平天國、戴潮春事件並參與中法戰爭,而掌有數千精良兵勇,以及樟腦專賣權等特權,掌控了中台灣大量的田地,進而成為清領時期以降台灣社會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之一。日本時期,霧峰林家與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並列為「台灣五大家族」。

萊園

  1893年林文欽先生中舉,為感激其母羅太夫人育養之恩,興建花園供母親頤養天年,並以老萊子彩衣娛親典故命名。原稱「步蟬閣」,是閩南式翹梢燕尾格局的木結構建築,一樓為客廳,二樓則為羅太夫人觀戲與休憩之處。

  五桂樓依山勢而建,一樓與二樓間沒有樓梯,二樓要由後山進入,為女眷活動地區外人不得進出,實為後花園。

  林文欽銅像位於五桂樓後的小花園,林文欽公於1893年高中文舉人,是霧峰林家由武功轉向文治的代表人物。其生平為人樂善好施,曾散數千金化解漳泉械鬥,於彰化設女嬰收容所,在大肚溪設義渡一甲子,時人因文欽樂善好施多稱其為「萬安舍」。

五桂樓

  五桂樓為中西合璧式的風格建築,一樓為紅磚,具巴洛克式圓拱造型,二樓是木造建築,屋頂為傳統硬山型式頂,同時擁有西洋風及台灣味。五桂樓的工程中不僅以古代工法復原所有細節,更堅持採用台灣原生千年檜木。這些台灣千年檜木由日本購回,用於五桂樓重建,讓千年檜木的薰香與五桂樓的歷史風韻形成完美結合。

  日治時期五桂樓是櫟社詩人們吟詩唱和的聚會所、文化協會裡「夏季學校」的上課處、更是「一新會」、「一新義塾」的活動場域,是林先生聚首台灣精英、保留漢文化的重地。

飛觴醉月亭

  飛羽觴醉月亭初建時為三面有牆的軒亭,作為羅太夫人欣賞戲曲的戲台。羅太夫人去世後,此亭轉為文人雅士聚會、把酒論詩詞的場所。當時文人常醉飲望月,樂而擲觴,所以就用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飛羽觴而醉月」的典故,取名為「飛觴醉月亭」。

荔枝島

  荔枝島位於小習池中央,早先是由土石堆積而成,作為修建飛觴醉月亭的地基,因島上原本種有幾棵荔枝樹,故命名為「荔枝島」。

木棉橋

  木棉橋跨越於萊園溪上,因過去橋畔種滿木棉樹而得名。此橋初始為一座木橋,1930年時改建為水泥橋,在明台高中遷至萊園前,此橋也是通往萊園唯一的通道。

擣衣澗

  木棉橋下的一彎流水正式名稱為萊園溪,因過去鄰近婦女都會來此洗滌衣裳而被稱為「擣衣澗」。

小習池

  小習池位於五桂樓前,是萊園建園時所修的水池,其名稱來自《世說新語》中習郁在峴山南挖掘「習池」,因此池規模不如習池,所以自謙為「小習池」。

櫟社二十年題名碑

  「櫟社二十年題名碑」座落於台灣形狀的土台上,因雕工精細,曾被譽為「全台灣最美麗的水泥雕塑碑」。日治時代中部的「櫟社」不僅是臺灣三大詩社之一,更是一個保存、傳播傳統漢學的文化團體。1922年櫟社成立二十週年時建立此碑以為紀念,正面雕有麒麟像,取「麒麟吐玉書」的含意,背面雕有鳳凰,代表「有鳳來儀」。這些雕塑展現的不僅是裝飾,更喻含對傳統文化的堅持。

鐵砲碑

  「鐵砲碑」是紀念霧峰林家在清領時期一段壯烈往事。1862年戴潮春之亂爆發後,戴潮春派部下林晟(綽號憨虎晟)率兵攻打林家莊園,林文鳳面臨危機沉著以對,率領近百名壯丁以鐵砲與洋槍苦守三天三夜,後來在東勢角羅冠英與太平林家族人配合下擊退林晟,留下以寡擊眾的佳話。林獻堂先生為了紀念這段事蹟,於是在萊園中立碑紀念,碑文由台南進士陳望曾所寫,將當時戰況描寫的淋漓盡致,文後還有林獻堂所寫的七言詩,留下一段波瀾壯闊的史詩。

林竹山夫子頌德碑

  林竹山夫子頌德碑是為紀念林竹山先生所立。林竹山先生是櫟社社員,對漢學有深入之研究。甲午戰爭之後,先生無畏日本政府的打壓與刁難,為延續漢文化乃在霧峰山麓設塾授課,教授四書五經以及文章詩詞。此碑為相當罕見的圓柱形石碑,底作為正方形,圓碑象徵林夫子德性圓融,底座則代表為人方正之意。

夕佳亭柳橋三十六台階

  萊園最深處的夕佳亭、柳橋、三十六台階建築群,本用於迴避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對社會運動成員與櫟社文士之干擾,後在林獻堂先生妙手巧工下,成為霧峯林家花園內一清靜深幽之美景。2013年以台灣千年檜木與水泥洗石子全面重建,再復昔日本土建築文化卓然之美,并使其成為萊園內一清靜深幽之美景

明台高中下午茶

  明台高中為一所綜合高中,讓學生可以適情適性選擇自己未來的出路。學校餐飲科有餐飲管理科、餐飲技術科、烘焙食品科、中餐廚師科校方對外甄選烘焙師傅獲得第一名者是曾任花蓮理想大地渡假飯店烘焙師傅,為了讓學生有機會實習,餐廳每天提供當日烘焙西點(一天出爐三次)供民眾選購下午茶一客150元。

林獻堂博物館

  林獻堂先生身處新舊思想交替的年代,因而具備新舊知識分子優點。一方面有著好善樂施、濟弱扶貧、熱心公益的傳統仕紳身份;另一方面又致力於社會改良、文化啟蒙、引進新知,成為新知識分子的典範。這兩種特質的融合,使獻堂先生成為台灣二十世紀前半期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1914年林獻堂為祖母羅太夫人祝壽,事後將祝壽金捐出。當時台灣子弟受日本教育政策歧視,缺乏升學管道,故決定成立一所專供台人子弟就學的中學。因此林獻堂增額捐出鉅款,並得到堂兄弟林紀堂、林烈堂、林偕堂支持。隔年,辜顯榮、林熊徵等大家族也共襄盛舉。然而日本總督雖同意設置中學,卻要求交由官辦,林獻堂以專收台灣學生為交換條件。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台中中學」(今台中一中)於焉誕生,成為日治時期培養台灣子弟的重要搖籃。

    1946年成立「台中縣立霧峰初等中學」,以留學歐美的長子林攀龍擔任首任校長。1949年又於萊園園內成立「私立萊園中學」,仍以林攀龍為校長。「私立萊園中學」即今日之「明台高中」,其辦學理念至今仍承襲林獻堂、林攀龍兩位先賢之精神,務求以教育開明台灣人民,塑造明日之台灣。

除霧峰林家親身創辦的學校外,台灣光復之初朱昭陽、宋進英、劉明等人決意於創辦一所台灣人的大學。因林獻堂在教育界享有盛名,就由林獻堂命名為「延平大學」(後因不足三科改為「延平學院」,今延平中學),並擔任首任董事長。其畢生行止與道德實可謂臺灣人之典範,因而被後人譽為「臺灣議會之父」、「臺灣第一公民」。

霧峰林家一生為台灣政治、文化、教育付出的貢獻蔚為佳話,令人感佩

  2018年在台中市文化局指導下,原有「林獻堂文物館」將擴大為「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展區由100坪擴增為250坪,由林獻堂曾孫林承峯副董事長擔任第一任館長。108月明台高中70歲校慶,重新揭幕。

  館中展出每一件家具、飾品、文物,背後均有其歷史故事。透過這些器物的展示,不僅可以一窺昔日豪門的生活起居,亦可欣賞台灣精湛的手工技藝,及精緻華麗的文化,讓我們對當時的生活方式有更深的認識與瞭解。走入林獻堂文物紀念館,不但是讀了一部林獻堂先生的傳記,更是看了一部感人肺腑的「台灣近代史」。

  近代知名文人雅士梁啟超、于右任等所贈詩作及墨寶,亦陳列館中,供大眾賞析。因古蹟文物保存不易,館方禁止拍照。因導覽人員知識淵博專心聽講更勝過拍百張照片遊客無需扼腕可逕自上網查閱真跡。

景薰樓

  頂厝系主要宅邸林獻堂故居,主建築分為三落五進九開間,即俗語所說「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為傳統合院式格局。其中景薰樓大門不開在中間,而開在西南方位,外有阿罩霧圳環繞,隱含「門迎納水」的風水格局,整個建築為東西向,有俗稱「座東向西,賺錢無人知」的意涵。

  進入景薰樓,第一落為公媽廳,門楣上懸掛有林文欽於1893年中舉人之「文魁」匾額。廳前加蓋軒亭,棟架間分別有可活動「八卦門」、「四聘」、「四喜」、「四愛」及「天官賜(四)福(蝙蝠)」等圖案。

  連接第一落及第二落的川堂則有「英雄獨立」雙視畫(近看以鷹代表英雄;遠觀為觀音側身。),以及象徵「魚躍龍門」造型之斗拱。

  主廳兩側有大型花瓶門,取其四季出入平安意。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嚴家淦先生即受林獻堂保護,暫避於宅第右側廂房閣樓。

  景薰樓門外矗立一對舉人旗杆,為清朝政府頒贈林文欽文舉人的地位的象徵。

蓉鏡齋

  1887年林文欽將其改建為私家書齋(俗稱新學堂),建築風格採傳統二進書院格局,前庭如孔廟形制,掘一泮池(又稱百龜池或半月池),中央為講堂,兩側典雅軒亭。

  外牆磚塊斜向交錯,釘上鐵釘,形成特殊鐵釘護牆圖案,外護龍則飾以魚鱗瓦片,故蓉鏡齋可謂台灣格局最完整的私家書院。

相關資訊:

林獻堂博物館

地址: 413 臺中市霧峰區萊園路91

開放時間08:00 ~ 18:00,全年開放

電話: 04-2331761

交通指南:

搭乘公車:台中市公車175053591071512012812822832916871號,往大里霧峰方向,至霧峰郵局站下車,大同路右轉到底到達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 (悠遊卡刷卡10公里免費)

自行開車(台中市):中彰快速道路(74)下霧峰交流道,左轉中正路至成功路右轉到底到達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

自行開車(外縣市):國道三號下霧峰交流道,左轉中正路至成功路右轉到底到達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

搭乘高鐵::請至台中高鐵一樓6號出口10號月台,搭乘統聯151號大里霧峰新幹線,往大里霧峰方向,至霧峰郵局站下車,大同路右轉到底到達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 (悠遊卡刷卡10公里免費)

搭乘火車::台中火車站搭乘台中市公車台中客運107號,往大里霧峰方向,至霧峰郵局站下車,大同路右轉到底到達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 (悠遊卡刷卡10公里免費)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