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間鄉松柏嶺生機茶園(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休閒|旅人手札)

車在山顛一望無際的茶間產業道路上,田隴間成群的台灣獼猴讓人驚喜,關了冷氣,打開車窗,深吸一口氣,沒有農藥味,沒有肥料味,有的是,剛割過草後,淡淡的青草味。

路經松柏嶺高爾夫球場,一片平整綠得逼人眼的草坪,令人童心大起,多想就這麼往地上一躺,一路順勢滾下山!轉了幾轉,就在那滿山遍野的茶葉園裡,竟然迷路了!終於見到路旁有人,急忙停車問路,聽完地址,對方搖了搖手:「在這裡說地址沒人知道啦,說名字比較清楚。」果真一提到茶農名字,對方馬上指出方向,甚至連院落長什麼樣都如數家珍,在這裡,彷彿回歸到那左鄰右舍一家親、雞犬相聞的年代。

 

目前仍任教職的陳老師自稱是在茶欉下出世的,茶園自祖父與父親傳承至今;近五十載,家中小孩莫不自幼參與製茶工作。父親健在時經營兩甲多地,辭世後,為了不讓家傳的祖業在這一代失傳,由陳老師兄弟共同分攤耕作。陳老師因此成了道地的假日農夫,負責耕種三分地,光是擺放製茶機器的空間,就佔四十多坪(這還不算要提供日光萎凋的空地。)茶廠規模雖無法與許多大量四處蒐購茶菁的大茶廠相比,但製茶機械一應俱全,小量製作更能掌控品質。

為了想提供自家人與愛茶的朋友一個更健康的飲料,陳老師決定採以生機耕種,不施化學肥料,不噴農藥,手工除草。為了達成這個願望,烈日下,除草、抓蟲,身上的汗没有乾的一刻。

原本一年採收4~6季茶(視茶種、氣候而定),但因為春、冬兩季品質比較穩定,且為顧欉(養樹),一年只做兩季茶。近來,有心研究製做紅茶和綠茶,今年將首次嘗試採收秋茶。

 

喝了半生的茶,製茶的過程目睹過幾回,卻不知近幾年,改變有這麼多,除了採茶還靠人力(專採一芯兩葉,茶品質較高。),製茶過程幾乎全由機器所取代。

製茶過程--採茶 

手採茶以[一芯二葉]為最標準。
不過,採茶多數以秤重論工資,因此,採茶師父多會採[三芯一葉],甚至貪的更深一些,如此就會影響成品的品質。採茶工資目前還算優渥,普通情況下每個人平均採摘一天(8小時計算)大約可以賺進1200元~2000元。茶葉生長情況與個人採摘速度之不同影響其採茶工資之收入。每4~5斤茶菁才能製成1斤茶葉,茶價中人工也佔了很大的比重。

筆者拜訪的這日,巧遇一群國立大里高中的年輕學子造訪,為了讓他們嘗試自己採茶製茶的經驗,陳老師兄嫂帶著孩子們到茶園採茶、製茶,而我,則成了見證者。

柔捻成型主要步驟就是[加熱]——->[柔茶]——–>[輪茶]————>[拆散]——–>[加熱]——–如此週而復始,重複約五到七次視茶葉成型狀況而定。待成型完成,準備拆散放入乾燥機完全乾燥,出來後就是所謂的[毛茶]。[毛茶]還無法上市,之後還得進行[撿枝]與[烘焙]的步驟才能交到消費者手上。

柔捻成型到乾燥成毛茶的步驟通常也得進行一整天(大約要10至14小時左右,視茶葉的量而定。)。是體力與耐力雙重考驗的工作。

由於現在多以機器取代人力,因此,節省不少時間,為了讓學生能有成就感,帶著自己的成果回家,茶農用純熟的技術,熟練的操作三台機器,五個小時後,大家喝著上午才採的茶菁所製成的茶湯,搭配陳老師有機無農藥的金鑽鳳梨,欣然的體會辛苦耕耘必歡欣收割的快感。忘了在烈日下皮膚的刺痛,忘了在製茶廠內高溫烘焙汗流浹背的狼狽,唯一深刻無法忘懷的是,那分感動,為陳老師的堅持與努力所萌生的敬意。

 

茶農資訊http://tw.myblog.yahoo.com/life-tea/article?mid=19858

 

距台中約40~60分車程,視野良好,受天宮可遠眺中央山脈、台灣海峽,鳥瞰濁水溪、二水平原,看日落更是絕佳地點。

 

住宿:
松柏嶺受天宮香客大樓距此2公里,開車3~5分鐘,免費住宿,可自由添香油錢。
香客大樓有通舖、套房,有電風扇沒冷氣,

附近景點:

車程5分鐘內-七星砲陣地瞭望台、獼猴步道、松嶺高爾夫球場。
車程20分內-猴探井天梯、星月天空。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1. 離我家很近,儘管暫時沒辦法帶玲玲去吃,至少可以先帶孩子們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